制定: 标准:
1、患者头发、指(趾)甲清洁整齐。
2、患者口腔、皮肤清洁,床铺干燥整洁。
3、患者无压疮、烫伤、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。
4、卧位正确舒适,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,符合护理常规要求。病情观察及时,处理正确。 使病人达到舒适、安全、清洁、无并发症。 评价方法: 1、头发清洁、梳理整齐;指(趾)甲短无污垢;胡须清洁、整齐。 督促并协助病人洗头、洗脚、剪指(趾)甲,保持其清洁,按时督促男病人理发(胡须),必要时协助,新入院患者及时处理。 2、口腔、皮肤、床铺做到三清洁。 口腔清洁无并发症,口唇及口腔溃疡及时处理,口腔护理每日1-2次。 皮肤清洁无污垢、无排泄物污染,卧床病人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,定时翻身、做好皮肤护理。 病人床铺每天湿扫1一2次,床单污染后随时更换,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。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、清洁柔软、无碎屑。床角规范,床上无杂物,术后及危重病人铺中单,无自带被褥及枕头等床单位用物。 3、无褥疮、烫伤(灼伤)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。 4、定时进行晨、晚间护理、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,按时巡视病房, 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。
5、做好患者的出入院护理。要求:热情接待入院病人,进行自我介绍,并介绍科主任、护士长、主管医师、责任护士,病房环境、住院规则及有关制度。病人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,及时处理床单位并做好终末消毒。 检查及评分方法(见表1) 以上检控项目,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,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。根据考核办法检查评分,每位病人得分≥95者为合格,每下降1%扣1分。根据考核办法每月抽查各病区10-20名患者,最后计算合格率。 计算方法: 基础护理合格率=合格人数 检查总人数 ×100%。
1.建立质量管理的机构 质量管理和评价要有组织保证,落实到人。在我国医院一般是在护理部下设立质量督导科(组)或质量管理委员会。
2.加强信息管理 应注意获取和应用信息,对各种信息进行集中、比较、筛选、分析,从中找出各种影响质量的不同因素,再从整体出发,结合客观条件做出指令,然后进行反馈管理。
3.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发现问题 建立反映护理工作数量、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,使质量评价更具有科学性。在运用统计方法时,应按照统计学的原则,正确对统计资料进行逻辑处理。
4.常用的评价方式 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同级评价、上级评价、下级评价、服务对象评价(满意度)、随机抽样评价等。
5.评价的时间 评价的时间可以是定期,也可以是不定期,定期检查可按月、季度、半年或一年进行,由护理部统一组织全面检查评价;不定期检查评价主要是各级护理人员、质量管理人员深入实际,随时按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检查评价。
1.建立质量管理的机构 质量管理和评价要有组织保证,落实到人。在我国医院一般是在护理部下设立质量督导科(组)或质量管理委员会。
2.加强信息管理 应注意获取和应用信息,对各种信息进行集中、比较、筛选、分析,从中找出各种影响质量的不同因素,再从整体出发,结合客观条件做出指令,然后进行反馈管理。
3.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发现问题 建立反映护理工作数量、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,使质量评价更具有科学性。在运用统计方法时,应按照统计学的原则,正确对统计资料进行逻辑处理。
4.常用的评价方式 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同级评价、上级评价、下级评价、服务对象评价(满意度)、随机抽样评价等。
5.评价的时间 评价的时间可以是定期,也可以是不定期,定期检查可按月、季度、半年或一年进行,由护理部统一组织全面检查评价;不定期检查评价主要是各级护理人员、质量管理人员深入实际,随时按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检查评价。
一、制定护理操作规范:规定护理者在护理活动中的行为及程序,健全护理流程。二、确保护理活动的有效性:制定护理文书,详细说明活动流程及执行结果,保证护理者按照护理计划及护理过程进行科学护理。三、促进护理有效性:加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。保证护理者能够根据病人特殊情况有效、准确、及时地进行护理活动,提供有利于护理和康复的条件及环境。四、提高护理工作水平:定期进行护理考核,及时发现不足,及时介入调整,不断提高护理水平。五、确保护理的比较安全性:健全护理风险预防及控制机制,引导护理工作者在护理中谨慎操作,以防出现不良事件。
护士三基考核其实就是基础理论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简称,具体来说就是:
①基础理论:人体解剖学;生理学;病理学;药理学;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;生物学。卫生法、医学伦理学。
②基础知识:基础护理学、内科护理学、妇产科护理学、外科护理学、儿科护理学。
③基本技术:护理操作技能。
护理质量效果评价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1.护理质量效果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体现。2.首先,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来评价护理质量效果。例如,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、医疗指标和疾病恢复情况等来判断护理工作的效果。其次,可以通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来评价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,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反馈。另外,还可以结合科学的标准和指南,比如护理规范、临床路径、评估工具等来评估护理质量的效果。3.此外,护理质量效果评价的体现还取决于护理花费的时间和资源。在评价中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、护理标准以及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等因素。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,可以客观、全面地评价护理质量的效果,并为护理改进提供依据和指导。
护理质量评价方式可分为主客观两类。客观指标包括病人身体状况、病情转归、住院时间等医学指标;主观指标则主要通过患者、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价护理质量。同时,还有基于临床路径的质量评价,如病人入院评估、护理记录等。其中,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值得推广,因为其兼顾了客观医学指标与患者主观满意度的评价。
通过对这些评价方式的应用和不断改进,可以提高护理质量,为患者提供更安全、更有效、更全面的服务。
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,服务 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。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,很难达到符
合实际的目的。既往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通常使用统计满意的 调查方法,而柏拉图统计法是分析不满意项目来评价护理服 务质量,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。柏拉图统计表在设计
与统计上与目前学术论文所使用的统计表与图有所不同,其 优点是从图表中能直接看出哪一项有问题,其影响程度如何, 便于发现主要存在问题,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。
1 循证护理证据质量的评价原则有:可信度、有效性、适用性和可行性。2 可信度是指研究的可靠性和信度,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、样本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等。只有具备高可信度的研究才能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证据。3 有效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。循证护理证据应该能够回答具体的临床问题,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。4 适用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具体的临床场景。循证护理证据应该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群体、不同的临床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。5 可行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可行且可操作。循证护理证据应该能够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被操作,并且能够被护理人员接受和实施。6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保证循证护理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,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护理质量。
包括:
“√”表示正确或完整。
“×”表示不正确或不完整。
“NA”表示不适用或不涉及。
“N/A”表示不可用或不存在。
“空白”表示未提供或缺失信息。
“待定”表示需要进一步确认或等待。
“备注”表示附加说明或注意事项。
“补充”表示需要进一步补充信息或资料。
“优”表示优秀或良好。
“良”表示良好或合格。
“及格”表示达到最低要求或通过考试。
“不及格”表示未通过考试或未达到最低要求。
根据具体场景和评价标准,护理评价符号可能会有所不同。